周期结果,前年很多同学问过我军工十大和其他垄断央企谁是更好的选择?
我直言后者才是更好的选择,包括垄断型的金融企业,军工所实际上在历史周期中,目前的薪资已经到顶,但是它们撑不起大梁。如果完全到它们撑大梁的时候,那就是战备状态,谁都不好过。
我给大家推荐军工所时,普遍是推荐航空发动机606,608,614,航空研究所624所,兵器工业70所,兵器59,中电24,26,44所这种。它们都有一个特点,即在房价不算高,性价比优先区域。大部分军工所在北京,上海,博士去还好,还有上升空间,硕士实在是很憋屈。
为什么?因为军工所不自负盈亏,国家愿意投入还好,不愿意投入了,日子就难过了。
按周期来看,如果把大部分的研发经费由军工来支配,它的运行方式无法激活社会经济,也很难做出对刺激人力资源有通用性贡献的成果。
这就是关键,也就是说,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却不是主流工具。军工企业负责不计算成本的新技术,新设备的研发,大力出奇迹。但研发出来的东西是没有考虑过成本控制,使用寿命的,这就需要市场化的商业公司进行成果转化。
在一段时间中,如果做出来了,ok,那就交给下游的市场化运作,如果没做出来?那就没做出来。
但是这个结果都有周期性,流入市场的东西到海外收割,最赚钱的过程也是商业公司。所以这几年随大流加入军工所的同学们,你们应该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规律。
1.加班的时候,待遇确实好,也涨薪,但是这个薪资跨越有极限,硕士极限在哪儿?就在那个博士的起薪。如果没当领导干部,那就怎么也上不去。而想当领导干部,博士又逐渐成了新门槛。
2.加班时跟商业企业又不太一样,商业企业加班是为了一个真实的,一定要实现的目标,那个目标叫做赚钱。而你的目标是为了完成一个目标,公司不断很难量化的目标,学管理学的同学就能告诉大家,它就会迅速触碰到极限。
3.触碰到了极限后,突然不加班了,动员会开的少了,被动躺平,变得非常的萧条。然后就是降薪了开端。
而这些极限,在电力,交通,烟草,粮食,通信,货币,证券交易中都是被量化过的,虽然浑水里王八也很多,但它们确实被计算过,不会瞎搞。
对比之后,你就会发现,很多硕士去军工以时薪,工作强度,性价比和房价比,上升空间,对身体健康影响综合来看着实一般。
你去问问这些军工十大的老总们,你们真的确定你们公司应该招这么多人吗?他们会异口同声的告诉你,这是政治任务。你看这锅甩的,最后背锅的还是政治。
#春季图文激励计划#